(相关资料图)
小时候,我家屋后有一排茂密的竹林。端午节前后,正逢夏季的多雨季节,几场密雨过后,毛竹攒着劲往上蹿,原本清瘦枯黄的竹叶,经夏雨的洗濯和滋润,几天工夫便变得油绿青亮起来。
记忆中,每到端午前几天,我们一家都会忙碌起来。母亲去街上买来糯米、红豆和大蒜,父亲则忙着去采来粽叶。一切准备妥当,母亲便会提着竹盆、背着竹篓,父亲扛着一袋糯米,我们哥仨拿着一大捆粽叶,有说有笑地往村口的小井去。
井边,早聚集了同村的男男女女。母亲动作麻利,父亲身手敏捷,加上我们哥仨也还勤快,不一会儿工夫,在我们一家人的努力下,该洗的该净的都已洗净完毕。
到了家,母亲按一定的比例,把糯米和红豆均匀地搅和在一起,倒进一个大盆里,再掺点井水,忙完了这一切,剩下的就是包粽子了。包之前,先要准备三片粽叶,两片重叠,一片要与前两片保持约15度的角度,折叠成一个倒三角的筒状,然后,放入糯米和红豆,用筷子插严实,最后,用纱绳扎捆好,如此反复,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算做成了。
粽子包完后,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进锅里蒸了。当母亲把一串串的粽子放进锅里时,我们哥仨便立刻会争着抢着去劈柴烧火。随着火力渐旺,原本硬朗的糯米和红豆便变得温软起来,进而,满屋里便飘荡起一股酥润的甜香。甜香唤来了在堂屋外忙碌的母亲,她放下家什,洗净了手,笑脸盈盈地从屋外走进厨房。每到此时,我们哥仨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,希望母亲能把香甜的糯米第一个放进自己的口中。这样的愿望,母亲总能满足我们,往往先送了我们哥仨尝过,她才会最后一个去试口味。每当看到母亲揭开锅盖,用筷子挑起一团晶亮的糯米、吹吹热气、放到嘴里试过、满意地点了点头时,我们就知道,期待已久的粽子已经蒸熟了。
一锅散发着浓郁甜香的粽子出锅了,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这帮孩子,叫着嚷着,跳着乐着,没有一刻停闲。明明五六个粽子落肚,小腹已鼓胀得如小山似的,碰到有小伙伴唤去玩,临出门还不忘顺手带上两个。大人们也高兴,谁家粽子蒸熟了,都会给街坊四邻送上一些,大家相互赠送,品尝着不同的口味,在笑脸相待中,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,加深了相互之间的感情。 文/刘小兵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太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